一、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含义
所谓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以下简称"汇算清缴风险")是指负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义务纳税人在主观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税务行政当局的征管活动等各种内外部原因,造成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义务的不遵从以及不当遵从,导致各种经济利益损失和权益灭失的可能性。其中,经济利益不仅包括原有经济利益,还包括未来的经济利益;权益亦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概念:
1.只有负有企业所得税汇算缴纳义务的纳税人才有可能产生汇算清缴风险。目前,除核定应税企业所得税税额的纳税人不要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外,其他纳税人均须于每年5月底前履行汇算清缴义务。
2.汇算清缴风险以纳税人在主观上遵从税收法律法规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因纳税人主观上不遵从税收法律法规包括偷税逃税所引发的不利后果并不属于汇算清缴风险范围。因为纳税人主观违法已经不再是是否产生风险问题了,而是必须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3.引发汇算清缴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纳税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税务行政当局方面的原因,还可能是由其他第三方引起的;既有税收征纳双方理解与执法方面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定者立法方面的原因。
4.对纳税人来说,汇算清缴风险更多的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表明纳税人必然承担这种风险。可能与现实之间是存在本质差异的。如果已经成为现实,那么就不再是风险了,而是损失。
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表现
汇算清缴风险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形式:
1.经济负担风险。所谓经济负担风险是指可能会造成纳税人经济负担增加的一种汇算清缴风险。这里的经济负担应当作广义理解,既可能是经济负担的绝对增加,如多缴纳税款;也可能是经济负担的相对增加,如经济利益减少。经济负担风险包括纳税成本增加、缴纳额外税款、缴纳税收滞纳金以及其他经济负担的增加等。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两点:其一,纳税人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多缴纳的税款并不都会成为纳税风险,因为按照税法的规定,如果纳税人多缴纳了税款,那么税务机关发现的应当立即退还,而税务机关发现的,可以在汇算清缴结束之日起三年内申请退还。其二,一些人士通常会将税收滞纳金作为行政处罚风险,而且税收滞纳金确实兼具补偿性与处罚性,但是鉴于我国税法中滞纳金与罚款是并处的,因而我们将税收滞纳金为经济负担风险。
2.行政处罚风险。行政处罚风险系指在纳税人在主观上不存在违法的故意,甚至于不存在主观过失的前提条件下,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税收法律政策本身的原因而在实质上违法,可能面临税务机关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税务行政处罚,纳税人为此承担税务行政责任的一种风险。鉴于目前我国税收法制还不完善,税收行政执法水平还相对较低等原因,我国纳税人所面临的行政责任风险是非常高的。同样,我们也必须强调,对于纳税人来说,并不是所有的违法都是需要承担行政处罚风险的,因为按照现行税法的规定,纳税人实施的一般税收违法行为如果在五年内未被税务机关发现的,税务机关就不能再行处罚了。
3.刑事制裁风险。与行政处罚风险相似,刑事制裁风险是指纳税人在主观上不存了违法故意的情况下,但实质上却构成税收违法并且情况或者程度较为严重,可能面临刑事制裁的一种风险。必须强调,目前我国纳税人的刑事制裁风险并不多源于纳税人自身。从理论上讲,纳税人主观故意性偷税逃税并不属于纳税风险的范畴,而税收犯罪在犯罪构成上也都需要纳税人具有主观的犯罪故意。但是鉴于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非常不完善,而且执法与税收司法的水平也不很高,因而,实践中,纳税人的很多非主观性税收违法行为也被作为犯罪行为处理了。可以说我们很多纳税人都是在不存在任何主观故意的情况下承担刑事责任的。
4.信誉损失风险。除了上文的有形风险外,对纳税人来说,还存在着一些无法计量或者无法用数据表示的无形风险,这就是信誉、商誉以及名誉损失风险。这种风险通常表现为纳税人被税务行政当局裁定实行了税收违法行为时,其他纳税人会因此而对其诚信、信用等产生怀疑,就可能不愿再与其进行交往、合作,就有可能使其生产经营活动遭受严重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在我国目前条件尚不很严重,但是在国外,这种风险是非常严重的,别说是一次偷税、逃税,即使是一次小小的税收计缴失误,也有可能导致信用危机并最终而遭致破产。可以说,随着我国税收法治化程度的加深,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誉损失风险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对我们纳税人来说,切不可掉以轻心。
5.权利灭失风险。所谓权利灭失风险是指纳税人未正确按照税收法律的规定履行相关义务,进而导致相关税收权利的灭失。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的权利灭失风险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说纳税人符合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收优惠,但因为未进行备案,那么也就可能不能享受优惠了;再比如说纳税人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但因为未进行认定,因而也就不能适用15%的低税率优惠了。
三、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防控策略
引发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纳税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税务行政方面的原因,还有税收立法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自然,纳税人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策略:
1.进行税收业务培训是根本的风险防控策略。
纳税人不理解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是引发汇算清缴风险最主要的原因,因而,对纳税人来说,消除与防范汇算清缴风险的最主要策略就是熟悉企业所得税政策。基于此,纳税人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应当鼓励财会办税员学习和掌握企业所得税业务,必要时,可以让他们系统地参加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等社会机构组织的汇算清缴培训,包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风险防控以及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报的专项培训。但是我们必须强调,纳税人不应该无节制地参与培训,而必须注意培训成本的控制。
2.开展会计核算审核是基础的风险防控策略。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因而,纳税人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果的正确与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汇算清缴的风险及其在小。自然,纳税人在开始所得税汇算清缴前,就必须对其会计核算进行一次全面和彻底的检查与审计,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其中的差错与不当之处进行纠正与调整。就目前而言,在对会计核算进行审核时,纳税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企业所得税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按照规定取得了合法有效的凭证。如果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那么应当采取与业务相差方进行联系,进行补救。必要时,也可以到税务机关补开合法有效的发票。当然,这里需要提醒纳税人注意的是:其一,审核特别是补正合法票据必须在每年12月底之前完成;其二,采取税务机关代开发票补正票据时,必须注意补正成本问题,如果补正票据的成本较大,甚至超过了直接调增纳税所得计算企业所得税即不进行税前扣除的成本,那么纳税人应当选择放弃票据补正。
3.正确调整税会差异是主要的风险防控策略。
会计与所得税法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就需要纳税人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就两者间的差异进行调整。如果纳税人未将其间的差异进行调整,那么不管其会计核算多么完美,对税收政策的掌握多么全面,都不能根除汇算清缴风险。因此,纳税人在确保汇算清缴不产生风险,就必须比较、调整两者间的差异,特别是能够按照税法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正确计算缴纳所得税税款。
4.争议事项书面请示是重要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纳税人经常会遇到了些似是而非的争议问题,比如说本年1月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实际发放的上年的工资是作为本年的费用还是作为上年的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再比如说本年2月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实际取得的上年发生费用的发票是否可以作为上年的费用进行税前扣除?对于这些争议事项,纳税人通常会向税务机关进行咨询,比如说拨打12366电话等。但是任何口头的咨询都是存在风险的,特别是征收、管理和稽查分享后,三方的政策都可能不是统一的,因而,纳税人最为保险的策略就是以书面形式向税务机关请示并要求书面答复,这样,即便以后税务机关检查或者换人,那么,纳税人仍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处理的是依据税务机关的决定进行的,即便要补税也应当按照税务机关原因处理,即不得加收税收滞纳金。
5.及时提请备案审批是关键的风险防控策略。
在汇算清缴中,纳税人多缴纳所得税税款是比较常见的风险之一。纳税人多缴纳所得税税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纳税人未履行税法规定的程序性义务,比如说资产损失事项因未将相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而不能进行税前扣除。因此,对纳税人来说,必须把握好政策与时机,按照法律的规定,履行必要的程序,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在及时聘请注册税务师事务所出具审核和鉴证证明的前提下,按照税法以及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报送备案以及审批资料。
6.认真填报并按时纳税申报是最终的风险防控策略。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是纳税人履行所得税汇算清缴义务的形式要件,也是纳税人是否全面履行所得税汇算清缴义务的法律证明。实际上,上面所提到的五项策略都是为了填报纳税申报表服务的。纳税人的所有努力,包括对会计核算的检查,对财务办税人员的培训,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正确地填报纳税申报表。如果纳税申报表错了,那么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也就错了,所得税汇算清缴的风险依然存在,控制与化解纳税风险的目标也就会落空。
全国客服电话:400-650-9936